漢字,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又是一種特殊的文化形態(tài)。古人說:“寫字者,寫志也。”一筆好字,是人的第二張臉,是人的文化名片,通常是“觀其字,知其人”。寫字既是一項關鍵的語文基本功,也是人的一種修煉——學會靜心和磨煉意志。孩子們從小練得一手好字,將受益終身。
那么怎么讓練字成為一種習慣呢?鋒格練字小編給出下面這些建議,一起來看看吧!
定時定量
定時即每天規(guī)定的練字時間,可以是每天中午也可以是每天晚上,時間不要太長,15-30分鐘就可以,但一定要固定,作為專門的練字時間。定量即每天務必寫夠一定數量,3-5行就可以,不可以太多或太少。太多,書寫質量無法保證;太少,達不到掌握方法、鞏固提升的目的。
明確內容
按照學生書寫實際情況,制定書寫內容。各年級側重點要有不同:一、二年級側重筆畫、偏旁部首練習;三四年級側重結構練習;教師指導要有教材,例如老師錄制的書法教學視頻,或是適合學生的書法字帖。要循序漸進,切不可盲目隨意,還要保證同一個班級學生練字內容的一致和延續(xù)性。
文化認同
書寫活動進行前,首先讓學生明確寫好字的關鍵性,堂堂正正做人,工工整整寫字,領悟“學寫字就是學做人”的道理,樹立“提筆就是練字,練字就是修心”的自覺意識。
培養(yǎng)興趣
在環(huán)境的布置上,盡量地營造出濃郁的書法藝術氣息。墻壁上有“學生書法作品”“名家作品欣賞”等專欄。“名家作品欣賞”提供的是王羲之等書法大家的經典之作,供孩子賞析。孩子長期處在濃郁的書法藝術氛圍當中,耳濡目染,便會自然而然地產生濃厚的寫字興趣。
重在指導
家長首先自己要認真練字,給孩子指導才可以胸有成竹。指導孩子時,從最基本的坐姿和執(zhí)筆姿勢,到基本筆畫的起筆、運筆、收筆,再到偏旁部首的寫法和對一個字整體結構把握的練習,指導老師都要嚴格要求,一絲不茍。對難字的筆畫、間架結構、如何占格等進行詳細講解和范寫,提升孩子漢字書寫的規(guī)范性和審美力。循序漸進,扎實練寫,力求實效。
教給方法
“教是為了不教”,要學生學會獨立練字,推薦教給學生“四步法”:一讀帖,二臨寫,三比較,四改寫。即在動筆臨寫之前,一定要先對所臨的字進行詳細的觀察、記憶。寫后不是馬上再寫第二遍,而是應將第一個字與字帖中的范字進行細致的比較,找出不足之處后,在第二遍中改正。假如自己腦中沒有范字的形象,寧肯不動筆臨寫,要逐漸養(yǎng)成先讀帖再摹臨的好習慣。
及時評改
每個孩子準備一個練字本,寫上日期。每周末,批閱本周書寫的字,以此檢驗孩子的學習成果,盡可能地讓孩子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從而進一步激發(fā)、強化他的寫字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