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臨摹”?臨與摹不同,所謂臨,即面對帖子照樣寫,分為對臨和意臨,對臨要求越像原帖字越好,意臨則要求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是臨帖的髙級狀態(tài),初學不宜。所謂摹,即勾摹和搨摹,勾摹是把紙蒙在原帖上依字勾勒筆劃外沿,形成描紅本然后填墨;搨摹是把紙蒙在帖字上直接摹寫。
那么,初學硬筆練字到練字后期,應該怎樣“臨摹”呢?又或者說,硬筆練字 臨摹要經(jīng)過哪些階段呢?
【1】原大勾摹
勾摹是笨、費力,但同時也是見成效的辦法。選用不滲不洇的熟宣蒙在帖子上用鉛筆逐字勾勒外沿,形成空心字,勾勒時不能傷及筆劃,也不能留縫隙。勾勒中注意點畫和結字的同異,也是強化記憶的過程。
勾成空心字后進行填墨摹寫,可先用紅墨水,再用藍墨水,然后淡墨、濃墨填寫,勾摹一張可填寫至少四遍。填寫要求不出格也不留縫線,力爭一筆填寫一劃,不重復填抹(正確的姿勢和執(zhí)筆為前提)。所選碑帖要爭取從頭到尾至少勾摹一通,功夫下得實掌握的越快。
【2】搨摹
可以把字帖原大和放大復印若干,用同樣大小熟宣蒙住,四角用大頭針固定,也用由淡到濃摹寫的方法進行,要求一樣不能出或空筆劃,與點畫粗細要一致,不能復筆。搨摹要體會和摹擬點畫的相互承接關系和運筆動作,反復操作即能深入。
【3】米字格對臨
把準備好的米字格玻璃壓在碑帖上,與帖字居中對正,無論選用原大或放大的米字格紙,對臨時都要按玻璃米格所框定的點畫位置去寫。
這一階段要注意把握的重點是:每個字點畫的位置、長與短、粗與細、疏與密、輕與重的變化規(guī)律,體會用筆上的提按變化和細微技巧。關注用筆上的藏、露、回、順、出、轉等鋒端動作。通過原大和放大米字格對臨把所臨字體的基本結構和用筆特點抓住,并在反復訓練中尋找和掌握它的規(guī)律和特點。
【4】方格對臨
方格不同于米字格能確定每個字的筆畫位置,雖也可以框定字的大小,但必然有一定難度,是學習中循序漸進,由初級走向髙級的過程。
先選與原帖大小一致的方格紙,進行原大對臨,先求大小一致,再追形似神合。這一步需要耐心和細致,更需要看一個字記一個字、看一筆記一筆,心手相應,眼手相合,固然要求越像越好。在此基礎上選擇與原帖大小篇幅一樣的方格紙進行通篇對臨,既是培養(yǎng)整體把握能力,也能提髙臨帖興趣,是臨帖見功力的一步,要多次重復練習才能把握好。隨后進行方格放大對臨,這一步的難度是放大若干倍之后線條粗細的比例把握和結構上的聚合比例的過渡,可以局部復印放大原帖字以比較差別。如果能進行整篇的放大方格通臨,對于今后的創(chuàng)作則更有裨益。
【5】背臨
前四個步驟都屬于寫實臨摹的方法,是原始的也是基本的。所謂書法的基本功訓練過不過關,關鍵是寫實臨摹的能力,如果這一關過的好,能達到熟練準確地掌握原帖的基礎上,即可進行背臨訓練。所謂背臨即記憶背誦原帖后,拋棄原帖進行回憶臨寫,借以增強記憶,檢驗學習效果,強化臨摹能力。
【6】意臨
意臨是臨摹的髙級階段,是把自已在寫實臨摹中積累的、自己認為有特點、有風格、可以強化或擴大化的一個取精去劣的訓練步驟,需要有較高的認識和鑒別能力作支撐,也是臨摹者學問、見識、悟性支持下的對所臨碑帖的理解程度的檢驗。
意臨先要把握的是對原帖精神氣息的再現(xiàn),其次是把原帖的主要特點進行擴大或強調(diào)臨寫。既不失原帖風貌,又有自己的理解和個性。關鍵是這個尺度的把握,我認為寧可少一些個性,因為意臨畢竟也是臨,也不能太強調(diào)個性而前功盡棄!
上一篇 : 練字常見三大錯誤觀念,快看看你有沒有!
下一篇 : 少兒練字班加盟|小學低年級才是真正的練字需求群!